(相关资料图)
“病”者,躺在床上的人也!在象形会意的中国文字里,“病”是痛苦的代名词;“病”意味着失去劳动力和自我照护的能力。可是,我们的祖先,仓吉老先生在造字的时候并不知道:有些病是不痛苦的!甚至会有那么一点点“欣快感”,比如2型糖尿病的前期和早期。“上工”之难 2型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,患病率逐年攀升。1979年的全国普查,其患病率仅有0.674%;2000年后患病率快速上升,2017年全国调查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1.2%。但是,由于其隐匿性发病的特点,患者的知晓率很低,大概只有不到1/2的患者知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! 我们总是说,应该“上工治未病”,防病重于治病,可是,我们其实总是做“下工治已病”!即便是想做“中工治欲病”,也往往没有把握住机会。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不知道有病,怎么会去治疗呢?会哭的孩子有奶吃
有句俗话说得好,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”!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这样的。把这个话“借给”疾病用一用也是一样的。一个疾病表现的症状越明显,它受到主人重视的程度就会越高。假如这个症状是以疼痛、瘙痒等难以忍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,那么,它的主人就会迅速响应,马上找医生解决问题,极少发生拖延的情况。反之则会被忽视,甚至(体检报告)被束之高阁。 2型糖尿病在发生的早期,就像个不哭不闹的“孩子”。我们通常说的“三多一少”症状,也就是多饮、多尿、多食和体重减少,只表现在大约不到1/3的糖尿病患者。绝大多数患者,根本没有症状,或者患者自己没有觉察出来有什么不好! 事实上,代谢性疾病的发生,往往会经历很多年的“积累”,也可以说是“积劳成疾”。比如,糖尿病人在血糖达到空腹7mmol/L和/或餐后两小时11.1mmol/L之前,往往会有5到7年的过程。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,身体会有肥胖、脂肪肝、高血脂等,但往往没什么明显不舒服的症状;由于早期的高胰岛素血症,患者可能会食欲大增,吃嘛儿嘛儿香!那种“丰衣足食”的感觉不但使躯体感觉舒服,甚至精神也会被其愉悦,谁会能想到自己正在划向疾病的深渊呢?无病呻吟与“病坚强” 大家都知道“无病呻吟”的意思,为了博取同情和照顾,无病装病。过去,在社会上,把小问题描述成大困难者大有人在,医生因为能开出病假条,还一度获得了某些人的“好感”;然而,世事难料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现在,有相当多的“病坚强”,有病装没事,或者干脆讳疾忌医,反而会抱怨医生多事,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“没事不能到医院!” 不知道有病,不去治疗尚可理解;有病不解决,实在让人惋惜。要知道,疾病可是不会感动于病人的坚强,它更不会因为患者的无视而改变自己的生长轨迹!你不理它,它终究会让你理不起它! 那么,我们怎么才能早期发现问题呢?请关注我下一篇专题文章。关键词: